​多尔衮怎么把皇太极大儿子害死的(长子豪格为何没能即位)

2024-04-17 15:04 来源:瑟谷网 点击:

多尔衮怎么把皇太极大儿子害死的(长子豪格为何没能即位)

豪格,是皇太极的长子。他勇武善战,军功卓著,威望非常高。

皇太极去世后,豪格获得了两黄旗和正蓝旗主要大臣的支持,与多尔衮实力相当,是皇位有力的竞争者。

然而,很快,他就险些遇害,靠着6岁弟弟福临的力保才保住了性命。

此后,尽管他再次立下大功,但仍然无法逃过打压,最终死于狱中,连老婆都被多尔衮抢走了。

能力杰出、实力雄厚、威望很高,更是皇太极长子,这样的豪格,为何在应对多尔衮的迫害时毫无还手之力呢?

“平局”

皇太极去世后,豪格与多尔衮为帝位展开了激烈角逐。

皇太极去世7天后,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前盟誓,坚决拥护豪格为帝,并部署了两黄旗巴牙喇,张弓挟矢,环卫崇政殿。图尔格、遏必隆传令护军,备好甲胄弓矢,护卫大清门。

而支持多尔衮的两白旗,也在阿济格、多铎的部署下作好了无力准备。

双方互不相让,剑拔弩张,大有火并之势。

势均力敌时,其他人的立场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
多尔衮率先试探:论年纪,应该是代善为帝。

代善虽资历最老,年纪最大,但其实力在皇太极时期已经遭到削弱,当然镇不住场子,遂打了个“太极”:多尔衮愿意来当自然最好,要不然就让豪格来当,我老了,不行。

两不得罪。

接下来,就看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了。

据后来多铎透露,初议时,济尔哈朗原本是倾向于豪格的。

诚如此,原本豪格是占据相当优势的。

然而,济尔哈朗发现“因王(豪格)性柔,力不胜众,议遂寝”,不再支持豪格。

显然,代善、济尔哈朗等人,虽然无力争夺皇位,但他们都希望有人能镇住场子,不希望八旗分裂。

豪格虽然在名分上稍占优势,但性格不够强硬,压不住桀骜不驯的多尔衮,很可能导致分裂。

因为豪格“性柔”而逐渐转变态度的,居然是立誓拥护豪格的两黄旗大臣。

此时,鳌拜等两黄旗大臣带剑上殿:我们吃先帝的,穿先帝的,先帝对我们恩中如山,如果不立先帝的皇子,我们宁可从先帝于地下!

看起来气势很盛,但却给和平解决打开了口子!

他们并没有强烈要求必须是豪格,而只需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可以了!(可以不是豪格,但绝对不能是多尔衮!)

这下就好办了。

济尔哈朗随即提出:由6岁的顺治来继承皇位!

这个方案一出,豪格当即表示:“我福少德薄,非所堪当!”离席而去。

坚决支持多尔衮的阿济格也放弃了必须拥立多尔衮的主张,离开。

多尔衮也只好接受这个方案了。

最终,势均力敌之下,6岁的福临登基。

豪格和多尔衮,看起来打了个“平局”。

然而,对豪格来说,这是一个失败的“平局”。

失败的“平局”

6岁的福临当皇帝,自然需要人辅政。

竞争皇位时,皇子身份是加分项,但在选择辅政人员时,皇子身份就是排除项了。

权力分配,关键是均衡。

具体的说,就是新的统治集体能够普遍代表八旗各旗的利益。

福临继承皇位,已经代表了两黄旗、正蓝旗的利益。

如果豪格又担任摄政王,无疑就打破了均衡。

早在皇太极时期,正红、镶红的代善就已经被排挤在外,因此,就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。

尽管济尔哈朗名分上在多尔衮之前,但无论是实力还是能力(或许还有和孝庄的关系),多尔衮都占据绝对优势。

因此,这场“平局”,对多尔衮来说,只是让出了帝位,但却依然掌握权力,而对豪格来说···却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处境。

从处境尴尬到皆曰可杀

尽管拥立了福临,但多尔衮与豪格两派的拥护者依然有许多人不甘心。

如何对待这些极端拥护者,是考验多尔衮与豪格智慧的。

多尔衮的态度是:打击拥护自己的“极端”人物。

硕托、阿达礼二人对多尔衮谦让不满,试图发起兵谏,拥立多尔衮。

结果,其父代善发觉后,将他们交给了多尔衮。

多尔衮的态度是:处死!家产罚没!

此外,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也非常低落。

自从他在会上退出后,称病不出,“帝之丧次,一不往来”,消极抵触。

多尔衮警告:你虽病了,但皇帝(皇太极)丧事,不可不来!

相比之下,豪格的态度却很“冲动”。

两黄旗大臣曾经发誓要拥立自己,但最终,只是拥立了皇太极的儿子就不再坚持拥立自己!

因此,他曾怒斥:谭泰、图赖、索尼,他们曾拥护我!如今,他们都附和多尔衮!

事实上,索尼等人并没有投靠多尔衮,后来还成为多尔衮的打击对象,只不过,在新形势下,他们已不再坚决拥护豪格为帝而已!

豪格更是表示:多尔衮多病,不可能长期摄政!

此外,豪格又对拥护者说:你们受我之恩,就要为我效力,“善伺其(多尔衮)动静”!

豪格私下攻击多尔衮,说他“非有福之人”等,责怪一些配合多尔衮的支持者,甚至发出要杀人的威胁。

周围的人都劝豪格慎言,但豪格不听,反而责怪劝告者,大有“选边战”的要挟。

最终,何洛会彻底倒向多尔衮,并将豪格的言论全部上报!

随即,多尔衮、济尔哈朗召集诸王、贝勒、贝子、公及内大臣,共同会审,查明属实。

当即,包括济尔哈朗在内,众人皆曰可杀!

实际上,豪格发一些牢骚,原本不足为怪。

然而,大家之所以推举福临为帝,正是为了避免八旗自相残杀!

豪格在有机会争夺时“性柔”,却在失势后大放厥词,有继续相争之意,这显然得不到八旗众贵族的支持!

一般的牢骚可以不理,但他是豪格!他具备将牢骚变为现实的威胁力!

因此,诸王、贝勒,皆曰可杀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
幸亏,6岁的弟弟福临痛哭,表示宁死也要保护哥哥。

因此,豪格被释放,但失去了一切帝位。

此外,豪格的亲信杨善、伊成格、罗硕等人也遭到处决。

最后的价值

豪格失去了一切,但他还剩下不错的军事才能。

因此,满清入关后,多尔衮再次启用豪格,以他为将。

豪格确实能打,很快,连续参与击灭李自成、张献忠,立下大功。

然而,豪格的功绩,却使自己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!

在豪格击杀张献忠后,多尔衮立刻将他召回。

要知道,张献忠虽死,但其势力仍强,如果清军继续追击,是可能将尚混乱的大西军迅速歼灭的,如此,后来大西军余部长期坚持抗清的情况未必会出现!

以多尔衮的军事才能,当然不可能不能洞察到这一点。

但是···对多尔衮来说,豪格可能是比大西军更危险的敌人。

新账旧账一起算

果然,豪格凯旋回京仅一个月,一场新的大清算开始了。

有人告法郑亲王济尔哈朗,牵出他当年要拥立豪格为帝的事情来。

随即,鳌拜、索尼等当年曾支持豪格的人物都被牵连出来,全部治以重罪!

济尔哈朗的案处理完第三天,豪格入狱。

随即,多尔衮查出豪格的一堆“罪”。

1、四川未平定;2、没有及时处理冒功的人物;3、重用当年的亲信(已被处死的扬善)的亲属。

随即,多尔衮再次召集会议,决议“豪格应拟死”。

显然,豪格这3件罪,无论如何都没有上升到应处死的地步!

然而,“诸王贝勒,人人愤怒···不可复留”。似乎豪格犯下了天地不容的大罪!

毫无疑问,这一次,诸王贝勒的“愤怒”,已经与以前不同了。

当初,诸王贝勒是为了维系八旗的团结,如今,自济尔哈朗倒台后,多尔衮有入关之功,即将晋为“皇父摄政王”的多尔衮已经掌控了一切!他说什么就是什么!

最终,顺治的求情下,豪格留了性命,被投于监狱。

愤懑而死

此时的豪格,仍然不改其“虎口王”的本色。

他对阿济格等人说:将我释放则已。如不释放,我会把我的诸子都以石掷杀之,绝不让他们再受多尔衮的气!

然而,此时,豪格的牢骚,就真的只是牢骚而已了。他已经什么也改变不了了。

最终,愤懑之中,豪格死于狱中。

豪格勇武非常,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将才。

然而,他确实不具备帝王之才。

因此,在实力相当(实际上还略有优势)的情况下,“性柔”的他不但没有夺得帝位,还使自己在政治上被多尔衮压制。

而在政治上已处于劣势但名望、实力尚存的情况下,他又不能顺应形势,不合时宜地牢骚满腹,破坏八旗的团结,使立足尚未稳固的多尔衮能抓住机会,顺势剥夺其实力。

至于最后立功反获罪,则完全是大权在握的多尔衮打击报复了。

豪格是一位猛将,但在权力斗争中,他还很稚嫩,不是多尔衮的对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