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刘宗敏真的抢了陈圆圆吗(陈圆圆和刘宗敏是什么关系)

2024-04-17 17:02 来源:瑟谷网 点击:

刘宗敏真的抢了陈圆圆吗(陈圆圆和刘宗敏是什么关系)

刘宗敏霸占陈圆圆,触发了吴三桂“冲冠一怒为红颜”剧情。

那么,闯下大祸的刘宗敏此后经历了什么呢?其结局如何呢?

首席大将

刘宗敏,骁勇善战,被李自成引为心腹。

李自成厘定军制时,设置了权将军、制将军、果毅将军等职。

田见秀、刘宗敏为权将军,地位仅次于李自成本人。

其中,田见秀为提营总督权将军,也就是可以统五大营(李自成军主力)。

表面上看,田见秀位在刘宗敏之前。不过,由于李自成亲自抓着五大营,田见秀这个提营总督事实上只是李自成的助手而已,以其宽厚性格,处理各种关系。

而刘宗敏统领的标营,是五大营中最强的。而且,依照农民军的制度,作战时,各营要“视中权(标营)所向”作战,因此,刘宗敏的实际地位非常高,仅次于李自成。

到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国时,刘宗敏为汝侯,已经超过田见秀,成为排名第一的将领。

进入北京后,农民军排座次。李自成坐在文华殿御座上,牛金星、宋献策(文官)坐于东,刘宗敏、李过(武官)立于西。

由于农民军实施的是“右武政策”,即武官地位高于文官,因此,刘宗敏事实上大顺文武中的第一人,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
然而,李自成、刘宗敏这对亲密战友就出现了裂痕。

裂痕引发的“惨剧”

第一道裂痕,是情感上的。

刘宗敏所统领的是老部队,也叫“老本”,是一路追随李自成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人。

然而,李自成入京后,只是“给老本米数升,马豆日数升。其众甚怨”。

刘宗敏本人也对李自成开始不满:李自成入北京后,“多拥金帛,自丰积,宗敏凯之不获,心益离”。

第二道裂痕,是分工上的。

李自成入北京后,进行分工:牛金星、宋企郊等文臣,负责筹备登基的礼仪、修订官制和选拔官吏;刘宗敏、李过等武将负责追赃助饷;李自成亲自负责招抚吴三桂等各地明将及为南下做准备。

由于感情疏离,加之各有各忙(享乐+办事),众将与闯王之间见面减少;而由于各忙各事,彼此不了解,结果闹出了大“乌龙”。

对李自成来说,招抚吴三桂,自然是重中之重。

因此,李自成下令:不对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用刑追赃,并设宴款待了吴襄。

或许是不知道安抚吴三桂的重要性,或许是陈圆圆实在太美,刘宗敏居然索要陈圆圆,并且“拷掠”吴襄家。

结果,原本接受招抚的吴三桂,已经行到滦州,听闻此事,“冲冠一怒为红颜”,誓与农民军为敌!

李自成设宴款待吴襄,以求招抚;刘宗敏强行索取陈圆圆,甚至拷掠吴襄。

显然,李自成、刘宗敏,二人之间,无论是上下君臣关系,还是彼此兄弟关系,分工合作关系,都出现了巨大的裂痕。

这道裂痕,触发了“冲冠一怒为红颜”剧情,使农民军的形势瞬间发生巨大变化。

致命的拖延

得知吴三桂率部杀回山海关,继续与农民军为敌后,李自成十分震怒。

不过,李自成只是“切责”刘宗敏。

事情过去就过去了,打仗,还得靠兄弟!

李自成“躬请”刘宗敏、李过出战。

然而,刘宗敏、李过“耽乐已久”,不愿前往。

无奈之下,李自成只得决定亲征。

然而,从吴三桂重夺山海关到李自成出师,足足用了半个月!

这是致命的半个月!这给了吴三桂准备,并与清军勾结足够的时间!

农民军素来以行动迅速著称,为何此次行动如此迟缓呢?

个人认为应当是农民军低估了吴三桂与清军勾结的可能性。

正因如此,进攻吴三桂的事情虽然重要,但没有重要到要马上放弃所有事情去办的程度。

即便如此,李自成依然暂缓登基,先击山海关,其重视程度已经相当高了。

只不过:我们后人知道吴三桂与清军勾结了,“上帝视角”下觉得李自成去晚了而已。

至于史书说刘宗敏等人“耽乐日久”,不愿出战,应当是刻意丑化。

从刘宗敏入北京到吴三桂拒降,总共才20天,怎么叫“日久”呢?

而且,此后刘宗敏的作战又非常英勇,仍是一条猛将!

仇人相见

山海关大战时,刘宗敏、吴三桂这对仇人终于相见了。

吴三桂降清后,多尔衮令吴三桂列阵先战,清军“蓄锐不发”。

开战后,“三桂、宗敏兵合战皆死斗”,仇恨相见,你死我活!

激战中,刘宗敏负伤,仍然奋战不止。李自成发挥兵力优势,围攻吴三桂,“三桂几不支”。

其后,多尔衮下令清军迅速杀出,农民军崩溃。

清军、吴三桂军一起追杀二十里,才收兵。

此战,农民军将领死亡十五人,刘宗敏身负重伤,辎重损失无数。

其后,李自成试图在永平收兵再战,但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迅速追击下,再败一阵,回到北京。

在北京的最后时光

回到北京后,刘宗敏等人干的第一件事是:劝进!

刘宗敏的劝进最为坚决:若不正大位,即求还关中,不可得也!

登基仪式,是高于一切的紧急事务!

话一说完,清军和吴三桂追到了!

李自成一边决定次日登基,一边安排刘宗敏、唐通登将领在城外连兵拒敌。

城外激战中,唐通被吴三桂参将刺伤坠马,本就带伤参战的刘宗敏又被清军射伤落马。

农民军连战不利,被迫退回北京。

次日,登基大典,刘宗敏“扶创而至”。

登基仪式结束,农民军准备撤离北京。

次日凌晨,农民军撤离,身受重伤的刘宗敏被抬在担架上,以被子覆手足,抬着走了。

继续内斗

农民军退出北京后,退入山西、陕西等地,清军入京后没有立刻大举进攻,形势暂时安稳了下来。

既然如此,就继续内斗吧!

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谗言,杀害了李岩。

此事,激怒了刘宗敏。

一来,刘宗敏长期对李岩“亲重”,极为尊敬,两人关系很好。

二来,农民军长期坚持军事民主制,即遇到重大事情,李自成与众将领商议后才决策。

然而,此次杀李岩,刘宗敏是事后才知道的!

宋献策找到刘宗敏,“以辞激之”,再发牢骚。

刘宗敏大怒:彼(牛金星)无一箭之功,敢擅杀两大将,须诛之!

“由是自成将相离心”,李自成军人心离散。

由此来看,此时的李自成军,制度上放弃了早年的军事民主制,情感上彼此之间的战友之情也参杂了许多杂志,已经是注定要失败的团队了。

潼关决战

农民军人心离散,清军抚定人心。

随即,清军开始对农民军发起进攻。

潼关,再次成为决战之地。

李自成依山列阵,刘宗敏驻兵董杜源,互为犄角,利用地形优势对抗清军。

多铎调来火炮,猛轰董杜原,摧毁了刘宗敏的阵地。

无奈之下,李自成军被迫退回潼关。

随后,双方相持一个多月,因清军北路阿济格进兵延安,李自成、刘宗敏被迫回到西安。

不久,潼关失陷。

大顺军输掉了最后一次决战,大势已去!

兵败被杀

潼关失陷后,李自成放弃西安,转战湖北。

左良玉见大顺军逼近,不敢打,又因南明内部问题,发起“清君侧”,率军放弃了襄阳等地,顺江东下。

大顺军进入襄阳后,再次分兵。

李自成自率大军先走东进,刘宗敏、宋献策等率步兵后发,李过、高一功等人往西边荆州行进,牛金星留襄阳。

李自成表示:“西北既不定,东南拒再失之”,决心顺江而下占领江南。

不久,清军追上,与刘宗敏所统的步兵后队激战。

刘宗敏连战不利,沿江东走,最终溃散。

刘宗敏被俘杀,宋献策被俘后活了下来。

成王败寇,失败者最终往往都会被贬低。

尤其是李自成这样的队伍,无论在明,在清,都被称为“贼”。

因此,对于史书中对他们的记载,对过于夸张之处,保持合理质疑就好,不必急着嘲讽。

不过,无论如何贬低,李自成军虐待明代官吏、王爷的记载较多,但屠戮百姓的记载并不多,而百姓“开门迎闯王”,曾欢迎李闯王也是事实。

刘宗敏一生,都是一员猛将,最后被俘杀,算是为大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

然而,刘宗敏是战场上的英雄,却确实不具备“坐天下”的素养。

无论是追饷时的残酷,还是索占陈圆圆,这些都说明刘宗敏以及他所在的大顺集团,具备摧毁旧时代的能力,却不具备开创新时代的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