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朱棣出一上联满朝文武对不出来,最后一个小孩对上了

2024-03-24 12:01 来源:瑟谷网 点击:

朱棣出一上联满朝文武对不出来,最后一个小孩对上了

关于朱棣的事迹你知道多少?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!

唐朝的时候,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发展到了巅峰,诗在形式上出现了极为严格的格律,非常地讲究对仗,也即是所谓的“诗联”,像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这样的句子,每一个词语都需要形成对仗,人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这种“对称美学”,并且逐渐根深蒂固。

后来桃符继续发展,由在桃木上画有门神的画像或者写有门神的名字,变成了一些吉利的话语,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贴“福”字,都是为了讨一个喜庆。在宋太祖乾德二年(964年),后蜀的国主孟昶在过年的时候,在桃符上写下了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的联语字样,从此桃符开始转变成为对联,这也是中国有史可考的第一幅对联。

image.png

我们可以看到这与那一些格律诗中的“诗联”其实是很像的,所以说对联的诞生凝结着三个要素,首先是桃符的传统,其次是唐诗格律的影响,再次就是后蜀国主对于文学之美的追求。而对联的广泛传播,则与明朝的开国君王朱元璋息息相关。

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,为了庆祝大明帝国的成立,特意下旨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春联来庆祝,甚至第二天还特意为此去大街小巷转悠,观看是否有人家没在门上贴春联,还亲手为一个不认识字,也买不起春联屠夫写了“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斩断是非根”的春联。

由于朱元璋对于对联的这种喜爱与热衷,对联很快就在大江南北流行起来了,从此家家户户都有了贴春联的习俗,文人墨客在聚会的时候也喜欢玩玩对对联的游戏,甚至还有皇帝与官员用对对联来考校下属的才华。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,就很好地继承了他的父亲对于对联的这种喜爱之情,一生之中也有很多与对联相关的典故留下。

image.png

朱棣虽然在军营中出生,在战场厮杀中长大,但是却非常尊重读书人,不仅在位期间主持编撰了《永乐大典》,而且还极为重视对于读书人的挖掘与培养。有一年他听说在溧阳出了一个名为彭印山的小孩,在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,是良才美玉之资,于是他就下令将彭印山给请到京城(彭印山,溧阳人,永乐中、六岁征至京)。

彭印山到了京城之后,朱棣不动声色地考验了他的才学,结果发现彭印山确实有着过人之处,于是就经常将他带在身边。在元宵节那一天,朱棣在奉天门上望着漫天的灯火,心中非常高兴,顺口就出了个上联“灯明月明,大明一统”,身后满朝文武都对不出来下联。

倒是身旁的彭印山对上了,他马上就跪下说:“君乐臣乐,永乐万年”,大家都知道永乐是朱棣的年号,含有着永远安宁欢乐的意思,算得上是明目张胆地拍马屁。不过朱棣在听到以后非常高兴,赏赐了彭印山很多宝物,还免去了他故乡十年的赋税。